理智与情感:如何看待中美经贸摩擦?

通途培训 2018-9-7 1169

自美国挑起贸易战以来,中美经贸摩擦的各种话题就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。

义愤填膺者有之,冷嘲热讽者有之,热血沸腾者有之,悲观质疑者有之——言为心声,每一种表达都自有其缘由,每一句评论都自带其情感。拨开喧嚣,看看纷呈意见的背后,或许更有利于我们接近事实。

一、热血派:“就应该狠狠教训美国佬”

在主张反击的舆论里,这股声音是最容易得到呼应的。慷慨激昂的文字,当然不缺爱国热情,但是也别忘了,很多时候,热情只有找到立足点才能避免盲目和冲动。

美国是我们的敌人吗?

我们要“不惜代价”地争取贸易战胜利吗?

都不是。

首先,“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,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”——对我们来说,中美关系在外交大格局中始终至关重要。放宽历史的视野,会发现中美之间从来都是风雨与阳光并存,斗争与合作同在。不要说贸易战了,冷战热战都不是没发生过,但是双方在各领域的相互依存度、合作发展的前景、互利共赢的空间,总体上仍是在螺旋状上升。有冲突有摩擦是事实,但是不能一叶障目。

第二,贸易战归根结底并不是什么好事情,我们的立场一向也是“不得不打”。这不是外交辞令,这反映的恰恰是我们对贸易战的态度和最真实的看法:毕竟,无论谁占上风,受损的都是双方;无论怎么个打法,都会对经济发展、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影响。对我们来说,稳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才是最宝贵的,不能因为贸易摩擦就偏移了重心。“不惜代价”看起来很痛快,但是却会给自己的未来发展留下烂摊子和后患。

第三,当前,中美双方从官方到民间的互不信任正在增长,这也逐渐成为加剧摩擦的主要原因。皮尤研究中心报告8月28日发布的报告《由于贸易摩擦加剧,美国人对中国好感度下降》(As Trade Tensions Rise, Fewer Americans See China Favorably)显示:美国人对中国的好感度由2017年的44%下降到了38%,有58%的美国人对中国经济实力造成的威胁感到担忧(美国年轻人对中国态度更友好,18岁至29岁的受访者中,49%的人表达了对中国的正面看法)。要消弭这种误解,逐渐让双方回到理性沟通的轨道上来,就要首先平复各自的情绪。美国人民并不是中国人民的敌人,总想着“教训”对方只会增加彼此的反感,对解决问题毫无益处。

二、“乐观”派:“美国发起贸易战会自食苦果”

很多持这种观点的人,根本出发点是因为爱国,也是因为对美国这种单边主义行为的不满。但是实际上,这也犯了低估对手的错误。过于强调了对方的失利,就会选择性闭目塞听,影响自己的判断。

一来,美国没那么傻,对中国乃至多个国家同时举起关税大棒,它有充分的准备。从特朗普上任伊始重振美国工业的承诺,到去年底《减税和就业法案》的出台,再到陆续退出多个国际组织,美方的行动看起来反复无常,实际上主线都是围绕着将资源和资本重新聚拢回美国,同时减少美国产业发展受到的制约和束缚。至于实际效果如何?现在还无法判断。

二来,实事求是来说,从短期看,美国凭借其庞大经济体量、对华出口规模,在贸易战中是会占据优势的,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直接的进出口贸易上,更大的威胁是对中国国内经济形势稳定的信心上,“中美经贸摩擦”从而被泛化,各种问题都可能被装进这个筐,归咎成受其影响。虽然从长期看,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、经济韧性强,完全有应对的实力,但是现阶段还是不能掉以轻心,既不要妄自尊大,更不能妄自菲薄。

三、悲观派:“中国早点认输损失更小”

除去一些本身就有“软骨病”的,很多主张“认怂”的人,其实还是因为不自信,总觉得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,与其对抗不如服软。可是看看美国开出的条件,最关键的还不是减少贸易赤字、扩大自美商品进口,而是要求中国放弃产业升级的计划——《伊索寓言》中有一个故事,讲一头狮子因为爱上一女孩儿,按其父要求拔去了牙齿、切除了利爪,结果等来的是嘲笑和驱赶。

放弃自己的成长,并不会让我们交到更多的朋友。

更何况,我们完全不需要那么悲观:

第一,从策略调整来看,美国正在收缩关税政策的打击范围修复北美自由贸易协定、减少跟欧盟的摩擦,对中国贸易纠纷的评价从“很容易赢”变成“不设时间表”,都能反观出中国的应对是有效的,这场较量没有任何一方能轻轻松松就稳操胜券。

第二,从事实来看,中国并没有被牵着鼻子走,出台措施应对经贸摩擦本身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还积极从摩擦中跳出来,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、推进海南自贸区建设、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、筹备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等,冲抵贸易战影响,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8月底数据显示,制造业PMI为51.3%,比上月上升0.1个百分点,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.2%,比上月上升0.2个百分点,国内经济整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。

第三,从外界评论来看,于我有利的国际声音正在不断增加。路透社、彭博社、华尔街日报、CNBC等都报道称,中国经济形势整体向好,中国制造业总体保持平稳扩张态势,反映出中国经济的韧性;日本《外交学者》发表《美对华贸易战为何注定失败——美国的惩罚性关税严重误判了中国的经济基本面》,文章指出:“线性思维和传统经济学难以评估贸易战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影响,因为中国经济具有独特的本国特色,受到诸多非传统因素的影响”;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则明确表示:贸易战不会对中国经济形成任何“重大”冲击。

旁观者都这么相信中国的实力,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自己?

如何看待中美经贸摩擦,还是要回到我们一向坚持的立场:保持战略定力,办好自己的事。让充沛的情感化作理智应对的动力,让理智的判断为情感的抒发保驾护航。

(原题为《理智与情感:如何看待中美经贸摩擦?》)


最新回复 (0)
全部楼主
返回